吐鲁番的火焰番茄、恩施的野生葛根粉、阿克苏的纯牛奶……一大拨绿色美食涌向杭州人餐桌。从蔬果之乡到雪域高原,从钱塘江畔到中原内陆,这些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秀农产品日前统统汇聚杭州,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舌尖体验。
消费扶贫杭州在行动,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落户杭州,1日刚刚开业。该中心位于平海路27号,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集聚了来自阿克苏、恩施、黔东南、淳安、梅城、丽水、衢州在内的地区、近百种农副产品。
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
带给杭州人不一样的舌尖体验
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负责人章洁是杭州市职工国际旅行社副经理,她和团队常年负责带领杭州职工去黔东南、恩施等地疗休养。“
按照总工会的部署,区别于普通的市场旅游,我们每一次出发,都会在当地发现很多美食,除了我们带人去旅游带动当地消费,我们还更多的可以把当地的美食带到杭州以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章洁称,这是成立这个中心的初心,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该中心对入驻的厂商零收费,但是对质量严格把关,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大山深处的美味飞入杭州百姓人家。
章洁透露,中心把对口帮扶农产品的范围扩大到各个区域,于是就有了吐鲁番的火焰番茄、恩施的野生葛根粉、阿克苏的纯牛奶等农产品,品种繁多,是杭州人餐桌的一项多元补充。
根据市总工会“疗休养扶贫”总体部署,杭州一直全力推进杭州市与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对口帮扶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
去年,杭州职工赴黔东南、恩施州疗休养人次与日俱增,旅游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杭职国旅不断深化“旅游疗休养+扶贫”模式,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通过反复实地考察对接,提出以“硒货入杭”“黔货出山”为重点,启动开展了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消费扶贫工作。旅游扶贫却又不仅仅只是让恩施、黔东南的美景留在了每个游客的相机中,如今当地美食也来到了杭州,更持久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消费扶贫”卖的不仅仅是农产品
更是认识扶贫地区的一个窗口
在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开业当天,来自恩施的田恬穿着多彩的民族服吆喝家乡的五谷杂粮酥、富硒小米、富硒土豆等。“消费扶贫就像个桥梁,一边连着农村的贫困户,一边牵动着杭州人旺盛的消费需求,为我们的农产品打通了销路。”作为硒品入杭项目负责人,田恬说,“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作为消费扶贫的小窗口,让家乡人民有了新的希望之窗,有了新的经济动力来源。”
恩施州来凤驻拱墅区劳务协作站站长张耀丹非常赞同田恬的说法。“这个平台不仅仅把我们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也是让更多杭州人了解恩施认识恩施并喜爱恩施的一个窗口。”张耀丹还希望两地能有更深的产业协助,深化消费扶贫。
确实,对口帮扶地区的许多农特产品很天然,质量也不错,但由于地处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导致特色产品局限于本地实地门店销售,没有能力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特色产品走不出大山。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是改变现状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这样的平台能让更多的杭州企业和消费者采购大山里的特色产品。
让更多的“农产品”动起来
杭州大力推进消费扶贫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脱贫。以“对口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为契机,杭州总工会正在不断深化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的拓展延伸,帮助对口帮扶地区以“销”带“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展示杭州市精准扶贫工作成果。
一直以来,消费扶贫都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有力抓手,杭州一直在积极推进实施“硒品入杭”工程,破解产品销售渠道不通畅、产品消费不持续、产品供给不合理等问题,打造“旅游+”扶贫、“1+8+X”电商平台等多种消费扶贫模式,深入推进消费扶贫。
通过社会积极联动,从而化解产品消费不持续的问题。将从前部分企业或电商平台开展消费扶贫,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消费效应。到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通过建立“旅游+”疗休养基地、电商生产基地和劳务协作工作站,解决消费购买不持续,产品销售不持续问题,实现消费扶贫可持续性发展。
- 不说再见!“我们都是追梦人”公益夏令营落幕 但梦想的脚步仍不断前行
- 杭阿牵手传情!杭州携手20余名新疆阿克苏青少年寻访美丽浙江
- 百名湖北恩施学子来杭游学 作家麦家捐款助力贫困孩童
- “扶贫协作西部行”| 杭州医疗帮扶黔东南重拾本地就医信心
- 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召开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 不忘初心 整装再发——杭州援黔工作队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 杭州千支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出征”
- 临安·施秉东西协作谱新曲 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结硕果
- 记者探访榕江亚勇村:云上学校 无人机在飞
- 萧山区宁围街道携企业向从江县西山镇捐赠帮扶资金190万元
- 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到丹寨县龙泉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 下城助力黎平发起“脱贫攻坚”最后冲刺
- 志智双扶 最长远的是彻底拔掉穷根
- 一次跨越三千里的“智力帮扶之行”
- 激活内生动力 给贫困地区培育一个带不走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