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苗家银饰和绣品都是黔东南凯里乡民手工做出来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0-16 15:23:09 星期二   

苗族特色银饰

孩子们深入苗寨采风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小城“图腾”随处可见——空气中都是酸汤鱼的味道,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也让人在梦里百转千回。黔东南州占了国内近一半的苗族同胞,凯里在苗语里意为“有良田的地方”——这片千里良田,孕育了上万勤劳朴实的绣娘。

她们巧手制作的各类银饰绣品、蜡染织锦,以及苗族代表性乐器芦笙、苗岭山脉的苗药都将于本周四在中国杭州工美新文创大展上亮相——不得不说,绣品当数苗家的好!

省级苗绣大师吴兰

18年前每周收入已超过万元

晚上8点多,拨通了苗绣大师吴兰的电话,口音不重,说话声很大。她说,灶上的酸汤鱼还在热着,和七八个绣娘一起喝酒唱歌,是她一天最幸福的时光。

吴兰是凯里市台江县老屯乡人,没读过什么书,10岁不到就跟着母亲奶奶学起刺绣,40年绣工磨砺,是精通20多种绣法的省级苗绣大师。

1999年走出村头时,她并没想过能扎根城市,当上“万元户”。那时,绣娘人才稀少,他与丈夫白手起家,从200元的绣包做起,一个设计钩针刺绣,一个吆喝宣传买卖,“夫妻档”做得风生水起,每周收入已超过万元。用现在的话说,2000-2005年是她认为这门手工艺市场最好的时候。

当黔东南一带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转移到一二线城市,吴兰这个年纪的原住民,对守护民族文化是有情结的。从老街到山脚,每周赶集一次,采购各类绣片银材料,日均12小时做工,她组织了一支绣娘队,钩针、配线、组合、配饰流水作业,365天都在跟时间赛跑。

随着凯里市文产办对当地手工文化的重视与扶持,吴兰的苗绣服饰品开始被贵州省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国内外订单也一直不断,近有省会贵阳、广西南宁、云南丽江大理的客户,南至上海、江苏的藏家,连企业注册的商标名“阿蛮红”都是深圳收藏家起的。

现任文产办专职副主任刘睿,从事文化产业扶贫七个年头,由他经手的相关数据统计:凯里市目前有绣娘14376名,专职绣娘1263人,像吴兰这样的省级以上工美大师、非遗传承人也有数十人——她们都是来自深山村寨的平凡手艺人,正快活地走在被扶贫的路上。

问起吴兰念初中的女儿,她自豪地说:“和我一样天生会画会绣,谁知道以后会干啥呢。”

“龙头企业+农户”

凯里市的村寨帮扶模式成全国样本

凯里市从事工艺美术生产制造销售企业有242家,个体户690户。2017年,工艺美术品生产业收入8.12亿。

凯里韵美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贡献这8个亿收入的一分子,公司旗下光签约绣娘就有2000余人,以及三位资深设计师,经营以苗绣和银饰为主。

关于乡村脱贫攻坚,凯里市现正实施“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靠企业帮扶村寨,直接将订单发到农户手中,比如“企业+绣娘”:统一订单,分散加工、统一收购,企业负责拓展市场;秀娘按图样加工,足不出户实现创收。

这次中国杭州工美新文创大展上,韵美文化的刘露带队参展的有当地民族工艺品银饰、刺绣、蜡染、织锦,还有巧用绣片点饰的休闲太阳眼镜、民俗画风的扑克牌等旅游文创品。

刘露介绍,凯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正积极打造乡村深度游,让游客深入村寨,贴身亲历当地民俗民风。对此,他们考察并制定了四条以民族传承文化(音乐)创作为主题的游学路线。

今年暑期,企业联合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组织教职工亲子体验“2018暑期贵州行艺术创作营”,开展为期七天的村寨深度游。20组家庭走进农户改造的民宿,在黎平县黄岗村学习侗族大歌、探访蜡染基地、欣赏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猫猫河苗寨村的一场篝火晚会,让孩子们彻底被热情洋溢的民风感染。

手工艺推动文旅——或许未来,孩子们才终将成为民族传承文化技艺推广的使者。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吴晓雯  编辑:娄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