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四方之力,共克扶贫“硬骨头”杭州下城区结对扶贫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巴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5-15 11:17:46 星期三   

巴东县城

山里的电商服务站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是一座建在巫峡口的城市,浩荡的长江穿城而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然而,这样一个曾出现在李商隐、郦道元笔下的美丽地方,却是恩施州唯一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3139人。

2017年3月,杭州下城区与巴东县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两年多来,下城区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下城之力,满巴东所需”;另一方面巧妙开展借力帮扶,发展培养起了一批“扶贫盟军”,形成合力共同攻克这块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硬骨头”。

借力杭州优势 为大山群众引入互联网活水

借力扶贫,首先要借的是杭州的互联网之力。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宣布投入100亿元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杭州下城区多次与阿里巴巴协商助力巴东脱贫事宜。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3天后,蚂蚁金服集团与巴东签下结对帮扶协议。

去年8月,蚂蚁金服普惠金融项目在巴东上线,让巴东成为蚂蚁金服普惠金融落户湖北的第一个县。然而,最初不少对互联网缺乏了解的群众认为这是“雾里看花”,有的甚至觉得是“形象工程”。随着项目不断推进落地,广大巴东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实惠。截至2019年4月底,蚂蚁金服在巴东县累计放款超过3亿元,近万人通过手机支付宝获得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此外,阿里巴巴脱贫基金还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精准扶贫项目,为85245名贫困女性提供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3413名贫困户女性通过该项目获得超过686万元的扶贫资金。

“科技是广泛解决贫困问题的最佳手段。”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副主席、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认为,“通过科技,我们可以在教育、电商、金融科技、生态等多个领域帮助脱贫。能给贫困地区的人们更多贷款、保险等金融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机会有资源扩大生产,并通过保险,防止他们因病返贫。”

2018年以来,以云集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也通过育人和育品为巴东的脱贫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2018年7月5日,云集创造了恩施硒土豆日销25万斤的销售纪录,2018年云集为巴东累计销售硒土豆100多万斤,2019年截至目前已经帮助巴东销售硒土豆8万余斤。

来自杭州互联网巨头的扶贫活水,彻底改变了深居长江边大山的巴东农民们对互联网的印象,也成为下城区“借力扶贫”的一个精彩案例。

借力外省企业 为贫困乡镇构筑致富产业

借力扶贫,也借来自外地企业的力量。

湖北吉笙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产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文化产业、旅游资源开发等为主导的企业。公司原来位于福建省永泰县,从去年开始整体搬迁至巴东县大支坪镇,并在当地建立了牛蒡种植基地。

“我们主要看中的是巴东县的富硒土壤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吉笙实业董事长郑思明告诉记者,牛蒡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别名东洋人参,具有极高的产品附加值,公司已研发出了牛蒡茶、牛蒡酒、玻尿酸、牛蒡肉松等系列产品。去年,吉笙实业在大支坪镇试种面积1200亩的牛蒡,今明两年将再种植8800亩,最终形成万亩牛蒡产业园。

此外,吉笙实业还在大支坪境内开发巴东逍遥谷康养休闲旅游区项目,包括休闲文化街、健康疗养中心、茶马古道遗址、野三河游步道、逍遥谷养生木屋、硒牛蒡产品展厅等,带动当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对大支坪镇的贫困户来说,吉笙实业引入的牛蒡产业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脱贫新路径。通过土地出租,当地农民每亩可获得租金收入500元。此外,牛蒡产业园还直接吸纳务工人员3500多人次,发放劳务费用近40万元,带动33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未来巴东逍遥谷项目完成后,将直接为当地带来大量客流,助力贫困村通过旅游业实现致富。

“吉笙实业入驻大支坪镇,不仅有利于贫困户的稳定增收,也有利于大支坪镇特色产业的长期培育,更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从种植向产品研发、深加工方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是借了外地企业的力量在开展扶贫。”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吴槐庆表示。

记者了解到,大支坪镇牛蒡产业园易迁配套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被列为杭州市下城区对口支援帮扶的重点项目,第一批已专项拨付对口支援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冷库、仓库等附属部分机器设备。

借力民办小学

为留守儿童解决教育难题

借力扶贫,同样要充分挖掘和借助巴东自身的力量。

巴东县东瀼口阳光小学创办于2010年,是一所当地开办的民营留守儿童学校。校长王联荣告诉记者,该校306名学生中80%以上是留守儿童,接近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校属于低收费、平民化学校,但每年还是有不少家庭交不起学费”。

尽管条件简陋,但这所学校对于整个巴东县的教育扶贫事业却意义非凡。作为恩施州唯一集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公益性农村民办教育机构,东瀼口阳光小学服务范围遍及巴东江北官渡、东瀼、溪丘、沿渡四个乡镇的26个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贫困村。“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杭州打工。”教导主任李老师告诉记者。

在这一背景下,在巴东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杭州干部韦锋多次前往该校进行调研。经过多方协调,下城区决定拨付3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建设阳光小学留守儿童宿舍,于去年12月5日破土动工。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今年8月20日投入使用。这幢共有7层、建筑面积1637.68平方米的宿舍楼建成后,可容纳200名学生入住,每6个学生就可以分到一个房间,并全部配有衣柜、桌椅等。

“东西协作铺教育均衡发展路,杭巴传情圆留守儿童公寓梦。”接到宿舍项目文件后,王联荣兴奋地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表达对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感谢。在下城区的积极发动下,好消息接连传来:杭州侨商协会、杭州慈善总会捐赠15万元,为阳光小学添置户外体育设施;杭州云集为阳光小学捐赠价值8万元的图书5000余册;杭州龙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庆女士向阳光小学捐赠353个书包……

“阳光小学为保障当地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政府的扶贫事业分了忧、解了难,是我们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支重要同盟军,应该予以大力支持。”巴东县扶贫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昌旭 陈立平 通讯员 胡建亮 吴斌 文 记者 李忠 摄  编辑:娄晓涵